亡戟得矛

亡戟得矛图片
亡戟得矛
分类:W | 收藏:0 | 评论:
更新:2021-04-19 20:44:36 | 人气:0
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,或有失有得。

加入书架 打赏作者

内容简介

五笔:    yftc    热度:    生僻    年代:    古代

组合:        成语结构:    联合式

解释:    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,或有失有得。

出处:    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亡戟得矛,可以归乎?”

用法:    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有失有得

感情:    褒义词

近义:    有得有失

英语:    the gains offset the losses

故事:    春秋时期,齐国和晋国打仗,一个小卒在混战中把戟丢了,但捡到一只矛。后退时问路人怎么办?路人说同样是兵器,回去没问题。他又问高唐大夫怎么办,高唐大夫说应该回去捡回来,他们两人重返战场,为寻找戟而英勇战死。

国语辞典:    亡戟得矛[ wáng jǐ dé máo ]⒈  春秋齐、晋战争时,有一士兵在混战中,遗失戟,而拾得矛的故事。典出《吕氏春秋·离俗览·离俗》。后比喻有失有得或得失相等。

引证解释:    ⒈  喻有失有得。前者谓得失相当,后者谓得失不相当。【引】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齐 晋 相与战, 平阿 之餘子,亡戟得矛,却而去,不自快,谓路之人曰:‘亡戟得矛,可以归乎?’路之人曰:‘戟亦兵也,矛亦兵也,亡兵得兵,何为不可以归?’去行,心犹不自快,遇 高唐 之孤 叔无孙,当其马前曰:‘今者战,亡戟得矛,可以归乎?’ 叔无孙 曰:‘矛非戟也,戟非矛也,亡戟得矛,岂亢责也哉?’”

繁體解析:    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,或有失有得。

相关内容
《亡戟得矛》由作者于 2021-04-19 创建并上传,古汉语-故事刊提供网络空间。如发现该作品上传人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